国科大校长与毕业生定下“十年之约”:希望你们带着成就回归

频道:财经 日期: 浏览:1

中国科学院副院长,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、校长周琪。国科大供图

7月6日,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隆重举行。在同学们即将奔赴新的征程之时,中国科学院副院长,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、校长周琪叮嘱毕业生,要永葆“国家人”的本色、勇担“国家责”的重任,无愧于“国科大”这三个字,要成为一个值得托付的人。

周琪说,今年是2025年,是国家“科教兴国”战略提出30周年的里程碑,十年之后的2035年将是国家谋定的科技强国建成之时。今天他代表学校与同学们定下“十年之约”,十年后希望今天在场的同学带着满满的成就再次回归,同学们破茧成蝶之日,定当是国家科技兴盛之时。

据周琪介绍,中国科学院自建院开始就把人才培养作为基本任务之一,1950年率先招收研究实习员;1955年颁布实施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暂行条例》,开启新中国正规研究生制度;1958年,为“两弹一星”事业培养人才创办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;1978年,试办新中国的第一家研究生院,在以“两弹一星”为代表的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,走出了一条以各研究所为培养单位、以名师大家为导师的科教融合育人模式。

“作为国科大的校长,我经常被同行的朋友们调侃,你的7万多名在校学生都在哪里啊?这一百多面猎猎飘扬的所旗、院旗就是答案!我们的学生们正在科研攻关的一线,在实践中学习知识、锻炼本领、磨炼意志。”周琪说,国科大不是一所普通意义的大学,他是中国科学院的大学,更是中国的大学。在每个科技攻关前沿的实验室内都有国科大学生的身影和贡献。国科大以“两弹一星”精神作为文化的根脉,把老先生们的报国情怀、报国之志化为了能量,浸润着每一个学生。中国科学院70余年人才培养的理念,就是在攻坚之所培养攻坚之才,在托付之地锻造可托付之人。

“当同学们和家人们漫步在这个当年‘两弹一星’基地上建成的校园,当大家参观中国科学院与‘两弹一星’纪念馆时,不知大家想没想过这个问题:你们是值得这些大先生们托付的一代人吗?你们能否接过这份重担?”周琪问在场毕业生。

最后,周琪叮嘱同学们,要做一个值得托付的人,要传承先辈精神,以国家需求为原点,锚定人生坐标。人无精神则不立,国无精神则不强。在浩荡的历史洪流中,只有那些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人,才终能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。未来大家的研究课题不会再是学校、研究所和导师指定的,而应该是大家从国家重大需求中主动凝练、主动探寻的,希望大家以舍我其谁的勇气,跳出舒适区,直面问题、直面挑战,以强国有我的担当,续写前辈精神,实践人生价值。

要做一个值得托付的人,要敢于挑战未知,保持自我学习能力,谋而后动,行且坚毅。毕业不是终点,而是起点。国科大的求学阶段只不过让大家选择了前进方向,建立了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,大家要学会自我管理、自我约束,不断学习。生逢伟大时代,科技创新是你们肩头最重的责任。面对全球变局与科技竞争,未来充满挑战,而挑战正是淬炼成长的催化剂。希望同学们离开学校后仍不辍学习,不断进步,与时俱进,锻造解决真问题的真本领。希望同学们要敢于打破常规,不惧未知、不怕失败,勇做破壁者,不做内卷者。今后无论在哪里、做什么,都不要忘记早已融入你们基因和血脉中的“两弹一星”精神,不要忘记早已打在灵魂深处的许身报国的烙印,不仅要扛起“卡脖子”难题,更要承担起抢占科技制高点的时代重任。

“要做一个值得托付的人,要常怀感恩之心,历经挫折艰辛,依然坚韧乐观,向阳而生。当你们穿上这神圣的学位服,可曾记得,幼时帮你洗衣做饭的家人、风里雨里送你上学、满怀期望盼你回家的父母?可曾记得,在深夜实验室里,当你沮丧气馁,甚至萌生退意时,鼓励你的师兄师姐、师弟师妹?可曾记得,组会上对你要求严苛,却总在你实验困惑时和你倾听交流,甚至在凌晨陪你一起讨论文章的导师?可曾记得,在你心情低落、情绪激荡的时候,给予你温暖的研究生部老师?”周琪说,感恩绝非一句简单的谢谢,而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。未来的道路,注定不会是一马平川。希望同学们永怀感恩之心,锤炼心性,直面压力,不躲闪、不推诿、不退缩,待人以诚、处事以宽,致大尽微、胸怀天下。